在京津冀建筑业协会(联合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 李清旭
(根据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各位京津冀建筑业同仁:
非常高兴参加京津冀建筑业协会(联合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对于我来说参会有两个目的,一是学习,二是调研。通过两个半天的会,基本了解了三个协会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框架下已经做了的工作和将要开展的工作,很受启发。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战略,行业协会的工作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开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及时的。下面我就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的协会工作谈几点看法,不成熟甚至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斧正。
协会的服务宗旨不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的有些职能会逐步退出市场,行业协会将在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和行为等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正处在市场管理体制的变革时期,但无论怎么变,协会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会员企业、服务于行业的宗旨不会变。因此,要不断策划出适应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具有前瞻性、即时性等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和工作,这是最重要的。
协会面临的市场
协会面临两个市场,一个是协会这个群体自身形成的小市场。根据行业中介组织改革的方向,行业协会之间也有市场竞争问题,行业协会也存在怎么样进入市场,怎么样融入市场,怎么样服务于市场的问题。另一个是行业协会同会员企业共同面临的大市场。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已经出台也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改革的措施。目前,对工程建设市场冲击比较大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企业如何转型和升级。随着基础建设投资的不断减少,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导致建筑业产能过剩;第二个就是新型商务模式的推广。这两年政府在下大力气推行PPP商务模式,目前已经入库的PPP项目投资总量已经达到了十几万亿。根据我们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现在做PPP项目的企业大部分是央企和少量国企,民营资本比较少。因此,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协会要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引起重视,尽快解决为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和内容问题。
京津冀三地的一体化
说到京津冀一体化,这不是一个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三地政府正在研究交通一体化的事情,这仅仅是个开始,后面的工作会逐步深入和融合,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应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三地协会的一体化怎么做?我的看法,一是要有一个名义。目前三地的协会,有的叫协会,有的叫联合会,以后三地还会推出一些地方或行业标准,也会有一些决议,这都需要有一个名义。可以搞一个联盟性质的组织,比如叫京津冀建筑业联盟(建设联盟),以后三地出台文件就可以联盟的名义;二是要有一个媒体。杂志是一个平面媒体,且有发行周期,效率没有网站快。我建议最好还是有一个网站,一刊一网,互相补充,工作效率会比较高;三是要有一个章程。用章程统一三个协会的意志;四是要有一套制度。用制度去规范三地协会的行为;五是要有一个班子。现在三地已经基本有了制度和班子的雏形,还要继续完善。大家一致推举bet365体坛快讯冯义秘书长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我很赞成;六是要有一支队伍。要组建一支强大的专家队伍。专家队伍的人员构成不能只限于京津冀三地,全国的相关知名专家都可以参与进来,这样才会有权威性。京津冀三地协会的工作质量也应该是顶天立地的。顶天的意思是工作水平要高,要充分利用京津冀的地域优势做好协会工作一体化,在全国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立地的意思是协会的工作要跟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工作内容能够落地,让企业感受到协会服务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体化要解决管理上的问题
首先,京津冀三地协会要有一体化的观念。三地协会在策划新工作时,要有大局观念,照顾到其他的两个兄弟协会;二是要有一体化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没有可比性和复制性,包括北京协会正在主持制定的物料编码标准,信用体系建设等都应该有一个标准;三是要有一些具体一体化实施的办法。没有一个好的、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一体化的思想就很难实施。目前三地协会正在制定一些具体的工作办法,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四是要有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内容。三地协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策划新的增量工作上,逐步解决存量工作和地域壁垒等问题。
对几项具体工作的看法
一是工业化、信息化的问题。
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建筑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发展方向。建筑业要实现工业化,应该首先解决管理理念问题。作为工业化本身,它的基础是标准化和专业化,从而需要一整套的工作管理系统。建筑业要实现工业化,首先要引入工业化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现在建筑业的管理流程离工业化还有很大差距。工业化也要以市场为导向,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建筑工业化就失去了支撑。同时,建筑工业化还需要国家行业政策和各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行业协会要关注建筑工业化的理性布局,避免重复建设。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国家战略。因此,协会还要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在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还停留在部门级水平,信息化的最高水平应该是企业发展战略层面的信息化管理,我国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促进信息化的建设,京津冀的企业要争取走在全国的前列,要起到示范作用。如何做到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是信用体系建设问题。
信用建设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信用意愿,二是信用能力,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信用的完整内容,要准确把握信用建设工作的定位。三地建筑业协会要把信用体系建设定位于会员企业的管理,建立一套全新的体系,要把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的管理能力,企业的业绩,作为评价企业信用能力的主要依据。京津冀三地的信用体系建设要先做好基础性工作。比如,通过建造师资信管理办法的试行,先把三地建造师的档案数据库建立起来,还可以把外埠到京津冀从事建设工作的项目经理、科技人员、职业经理人等的档案建立起来。还要研究三地统一信用评价标准。
三是PPP的问题。
经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PPP商务模式是成功的,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法律建设滞后,要注意回避一些风险,如资本结构单一、重建设轻运营等。PPP的模式要鼓励央企和民营企业合作,央企融资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资金实力好,而民营企业有地方社会资源,两者优势互补结合在一起,达到共赢。
对京津冀三地协会的两点希望
一是希望三地建筑业协会总结出具有导向性、可复制性的经验来,在机制、模式、内容创新上多做一些工作。
二是希望三地建筑业协会多开展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准确把握全国建筑业的发展对京津冀的影响,以此为依据来策划京津冀三地施工企业的发展战略。希望三地协会每年能出一份发展报告,这个报告既可以服务于政府,也能服务于企业。
感谢大家多年来对中施企协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希望能与大家一如既往的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使我们的行业发展的更好。谢谢!